生命是什么(王立铭,生命科学50讲)

王立铭在得道的公开课《生命科学50讲》,其实就是他在2018年出版的那本书《生命是什么》的讲座,章节一一对应。这本书很明显是对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的致敬。

本书共有10章,可以分为这三个方面:

  1. 生命的三要素:物质、能量、自我复制。
  2. 生命多样性的二个基础:细胞、分工。
  3. 智慧生物的五个元素:感觉、学习、社交、自我意识、自由意识。

下面就分章叙述一下。

一、物质 万物之源

二、能量:ATP与葡萄糖

ATP性质活跃,可以快速供能。没有反应废物。能量单位小,适和的应用场景化学反应多。这三个特点都是葡萄糖所不具备的,所以需要通过ATP来给生物体供能。

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ATP与ADP在生物体内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这样,ATP的总量总是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当中。

ATP的产生

ADP在转化成ATP的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过程如下:

有氧呼吸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如下: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高等动物无氧呼吸过程如下:

高等动物无氧呼吸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如下: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

ATP的水电站式生产

关于一个葡萄糖分子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能产生多少个ATP分子,在科学界一直没有定论。后来发现,葡萄糖转化为ATP,是在细胞线粒体内通过ATP转化酶以“水电站”的形式转换,先消化葡萄糖制造氢离子浓度差来蓄能,再根据身体需要适时释放适量的能量将ADP转化ATP,所以葡糖糖转为ATP的具体数值不固定,这是20世纪的生物一大谜团。

三、自我复制:DNA RNA

复制的基础

DNA通过半保存的自我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延续和扩张。通过ATCG四种碱基来存储蛋白质结构信息,3个碱基对应1个氨基酸,将空间3维的信息以1维线性方式来储存,降维打击。(这怎么能称得上降维打击呢?)

下面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和DNA分子的复制示意图:

DNA分子的机构模式图 DNA分子复制示意图

伟大的RNA世界假说

DNA分子结构上极其稳定,所以需要蛋白质酶来解开,但是蛋白质又需要DNA上面的遗传信息才能合成,这就产生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

答案的关键就在于RNA,RNA具有遗传信息同时又有蛋白质推动生物反应的作用,所以又叫核酶。DNA通过复制给RNA,由RNA在核糖体内实现解码完成蛋白质的生产。所以RNA看似多余,是中介,实则隐藏了生命起源的秘密,这就是RNA世界假说,即生命起源于RNA,一个有遗传信息,又有蛋白质功能的生物分子,它既是鸡,又是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RNA分别把这两项核心功能分配给了DNA和蛋白质,让他们成为生命的主体,更好的发挥他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自己退居二线,只做桥梁,生命科学的逻辑真是精彩!

下面是DNA转录RNA图解和RNA指导蛋白质分子合成示意图:

DNA转录RNA图解 RNA控制蛋白质合成示意图

RNA的余晖——病毒

RNA虽然在多数生物体内退居二线,却仍在世界中残留下来,这就是病毒。它通过RNA在生物细胞体内实现自我复制,RNA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它的频繁突变性。

四、细胞

细胞的意义

细胞的出现让物质、能量、自我复制得以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并因此产生了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复杂协作,为进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无穷多的可能性,生命的演化进入了快车道。

但是,关于细胞的产生。业界还没共识,只是存在一些假说。

下面是动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结构

细胞的成长天花板

细胞的生长受到立方/平方的规模限制,能量消耗与体积有关、能量产生与附着在面积上的ATP膜有关,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变大。

下面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

多细胞的诞生

由于单细胞大小有天花板限制,这时多细胞就孕育而生,靠多细胞取得尺寸优势,可以吞噬单细胞生物,同时避免被其它多细胞生物吞噬。生物也在这种竞争中越变越大。

这种竞争,最后必然导致灭亡(恐龙),就像军备竞赛,最终也必然导致灭亡。

但单细胞的优势也还存在,比如快速复制繁殖、更加灵活、更好躲藏等。所以,生命的演化没有路径和方向,只要能活下来就是好的生存策略,多细胞只是其中的一种。进化不是往高级的方向走,而是适应的路上各显神通。这就叫繁荣!这就叫生态!

五、分工

分工的产生,潜能换功能

分工解决了一个细胞运动与繁殖的矛盾,使细胞能同时干2件事,并逐步细分。带来了专业、协作和产生新功能(如神经细胞)的优势。说白了就是潜能换功能。

细胞分工使得细胞的功能多样化、专一化了,同时,细胞的形态也出现了分化,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同形态的细胞也就组成了不同形态的组织。下图是不同的细胞组织形态,按照编号依次是:1)叶细胞,2)红细胞,3)肌细胞,4)骨细胞,5)神经细胞,6)分生组织,7)平滑肌组织,8)神经组织,9)叶的表皮,10)骨组织,11)上皮组织。

各种图同形状的细胞和组织模式图

在分工的过程中,部分细胞丧失了繁殖权力,形成了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阶级之分,但是,有些不应该不由繁殖能力的细胞不愿意放弃繁殖能力,这就出现了癌细胞。

分工的机制,随机智慧

通过细胞随机微小的波动和环境信号的不同,产生细微的化学信号差别,并随着细胞的活动放大信号,最终决定彼此的分工。又一次看到的随机的智慧,跟计算机上随机智慧异曲同工!

这个分工的机制和蜂后的形成过程一样,都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大脑的产生,用进废退

大脑在出生后完成基本设计,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前后在细胞数量和连接数量上达到巅峰,之后逐步走下坡路。可见大脑完善的过程是用进废退,不是依靠加入新细胞和连接,而是删除不用的。这也足以见到年轻时要多学习、多接触不同事物、开拓眼界的重要性!

六、感觉

感觉是智慧的基础

因为它是信息的输入环节,但感觉不会一丝不苟的刻画外部世界,而只是为了方便、好用,它会对信息进行取舍、筛选、扭曲和整合,然后呈现出虚拟世界给大脑。

视觉是最主要、准确的感觉方式

视觉作为主要信息源有天然的优势,光作为电磁波优点:

  1. 不受环境约束,直线传播、光速、不依赖介质;
  2. 准确反映环境和变动,比如距离、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
  3. 承载信息丰富;

丰富的视觉信息,一定程度上催生和锻炼了智慧的大脑。其他感觉或依赖于化学信号,局限非常明显,比如嗅觉、触觉。

七、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生物一出生就会天生具有很多能力(本能反射)。本能反射的条件简单,反应也简单,(至少)只需要两个神经元即可完成功能。 为了适应环境,简单、快速、普遍的本能反射(刺激-反射,非条件反射)模式存在不足:

  1. 要写进遗传信息,容量有限,不能全部经验都写进去;
  2. 这种模式有盲目性,不懂随着环境而变通。
  3. 本能反射不能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比如动物通过气味找到配偶,但是动物不会总结配偶出现的规律(比如哪些地方更容易出现配偶),每次只能通过气味进行寻找。

所以,只有底层的行为,关乎生存和繁殖的会写进遗传信息。很多复杂的行为还是要通过学习来掌握。

但是,本能反射的简单性也是优点:因为简单,所以稳定牢靠,不像后天学习那样复杂,而且每个个体的学习结果也可能不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动物将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本能反射来控制,而不是学习。

学习是什么

学习,宏观上,是在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微观上,就是在相关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连接。赫布定律描述了这种联系的微观本质。

赫布定律:大脑两个神经细胞总是同时被激发,联系就会变强,传递更有效率。这种效率提升过程是,神经细胞膜上一种特殊蛋白质让两个细胞间的突触面积更大、数量更多,让突触更敏感。大脑海马体上神经细胞膜的这种特殊蛋白质(“裁判蛋白)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大脑的聪明程度。

从微观层面上理解,虚拟记忆的创建和移植从理论上说都是可行的。

这里可以有很多科幻小说!

八、社交

繁衍与竞争的新策略

真社会性动物的出现(个体间分工、合作、部分个体丧失繁殖权力,2%的昆虫种类占50%重量)极大的挑战了达尔文进化论,他们自我牺牲、利他主义,都是达尔文所不能解释的。为此,科学界依次提出群体选择、亲属选择、基因选择理论,其实都证明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基因,是基因为了最大化自己遗传物质的传递。可以看到进化不只是简单的物种内的竞争,还有物种间的竞争,这导致了物种内的社会化合作和物种间的共生合作。比如费氏弧菌与乌贼,狗与人。

语法化的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武器

语言不是人类独有,但语法化的语言是独有。它的产生是FOXP2基因,这个基因很多动物都有,差异不大,但人类因为一次突变获得了语法功能。作用:

  1. 它使人类能够更有效的沟通、合作,在物种间的竞争中胜出;
  2. 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能力变强,突破了基因进化、遗传在时间上的局限性。

从这个角度看,依旧显示社会协作的重要性!

多样性大于效率

两性繁殖在遗传物质传递的效果和时间的效率上都不如无性,看似麻烦,实则带来的多样性,这是它能长期存在的优势。

两性的核心差异是生殖细胞的大小和功能,这也是生物界定义两性的标准。一方负责量产,广撒网;一方负责营养,钓大鱼。这也导致了双方不同的生存和进化策略,比如雄性相斗,这就是性选择的进化学说,但其背后仍然是自然选择。

两性社交

  1. 精子多而少,和卵子大而少的差别决定了是雄性争斗,而不是雌性争斗。对繁殖子孙投入资源越多的一方,性选择越谨慎,投入少的就会通过竞争解决问题。自然界偶尔会出现雄性抚养,那竞争就会发现在雌性间。
  2. 竞争越激烈,导致两性身体上的差异会越大,从人类男女身体温和差异来看,性资源不紧缺,一夫一妻是天然的。为了应对竞争,暴力就有基因基础,但动物间的暴力都是温和的,一般都是虚张声势,不会致死。这个基因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出现严重的暴力。严重暴力基因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3. 雄性送雌性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有生物学基础的。也有其它动物会做出这种行为。有一种鸟的雄性会搭建一个非常漂亮的房子用来吸引雌性,但是欢快结束,就弃之不用。

九、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更复杂的功能和情感的基础

自我意识让人有羞耻感、责任感、成就感、好奇心等复杂的生命功能,让智慧生命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目的性!从这也能看到,在社会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和位置,也许是我们进化的要求,也是我们做为人而活的理由。地球上有十多种生物有自我意识,他们普遍都是比较“聪明”。

  1. 自我意识的基础是镜像神经元。它能同时检测自我状态和外部环境,但对它的研究还很浅。
  2. 自我意识很顽固,以至于完美复制“我”后,它仍然认为只有一个“我”。
  3. 自我意识也很灵活,随着人体自身的变化,自我意识仍然能够认识“我”。
  4. 同一个自我意识不能同时存在于多个人脑中,但是一个人脑中可以存在多个自我意识,这就是多重人格。

十,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就是我决定我的思想和行为。自由意志对人的行为、道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心理实验表明没有自由意志的人会消极、妥协、悲观。

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本能,都是受遗传物质影响的,而不是自由意志。比如吃饭、爱情,在这些行为上,自由意志作用不大。即使是高级的心智活动,比如价值观、政治倾向等,都有50%以上受遗传物质影响,这可以从双胞胎实验中得出。但环境的影响依旧很大,可见我们选择环境、朋友的重要性。

虽然真正的自由意志不一定存在,但是这种相信自己有自由意志的感觉确在进化过程中保存了下来,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这其中可能的一个答案就是保护和奖励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赋予以上行为快感和成就感。如果没有自由意志,好奇、探索就是出于本能,没法对个体产生激励。比如,别人交给你的任务,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多主观能动性,成功之后也不会非常兴奋。自己定的目标,做起来就非常兴奋,成功之后特别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