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周育如)

作者介绍

周育如,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亲子天下》专栏作家。在多年的认知科学研究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系统有效的亲子阅读方法。不仅能够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更能够同时发展语言、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

这个是得道官方的课程目录:

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

阅读的目的和方式

首先要明确跟孩子共读的目的——开发和培养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为核心。

围绕这个目的,亲子阅读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多表达,父母与孩子多互动

阅读的四个阶段

孩子阅读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翻书期
  2. 图片期
  3. 故事期
  4. 文字期

这四个阶段是按孩子不同的能力来划分的,而不是年龄。

翻书期

孩子大概在6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阅读了,这个阶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但是只要让孩子知道有“书”这么个东西(发展出对书的概念),而且这个上面有很多好玩的图片颜色让他对书本感兴趣,那这个阶段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小避免孩子陷入电子产品的声光互动效果,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三点建议:

  1. 尽早开始阅读
  2. 每天阅读
  3. 固定时间阅读

翻书期选书三原则:

  1. 选跟小宝宝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书
  2. 选择互动性强的书
  3. 选择结实耐撕、安全无毒的书

图片期

孩子喜欢观察他有兴趣的画面,还会观察很多细节,开始对书本真正产生兴趣了。这个阶段可以先引导孩子去观察画面,然后带着孩子指出画面上所有东西的名称,再加上对该物品的描述,比如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从开始的简单描述慢慢引导到越来越详细复杂的描述,进行口语延展训练。这个阶段读故事要有耐心,一本故事书要讲至少五六遍,读书的原则:第一次逐字讲不讨论,先让孩子熟悉故事,然后一天天重复讲,在重复中做变化,慢慢从父母讲,演化到孩子讲,把主动权让渡给孩子。

故事期

怎么判断孩子进入故事期:当你在念故事的时候,孩子不再像之前一样,爱看什么画面就看什么画面,而是开始忽略那些跟故事轴线无关的画面,去看跟故事有关的画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故事主线上,他会去观察主角在做什么,而不是观察配角。这个阶段除了延续读图期的共读技巧(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和口语延展)外,重点是口语讨论,它的共读技巧是:确认理解预测和回想延伸讨论,除了语言能力的扩展,还要开始培养理解和因果逻辑的能力。依次顺序进行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逻辑思考、语言组织、批判思维能力、自我感受与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

  1. 确认理解:让孩子自己表达看到的图片。
  2. 预测:对于看过几遍的书,可以这样问孩子:“接下来呢?“
  3. 更高级的预测:”加入主人公没有怎么样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

  1. 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喧宾夺主,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
  2. 延伸讨论不要借机教训孩子,孩子可能因此讨厌阅读。应该创造愉快的气氛,可以试者把故事内容引导到孩子生活中,让孩子主动联想来讨论。

文字期

怎么判断文字期:在重复阅读一个故事时,父母不按文字乱讲,孩子能发现就说明孩子对文字兴趣出来了。一般来说孩子大概到幼儿园中班、大班的时候会进入文字阅读,有的孩子早些有的晚些家长不必着急,还是要根据孩子反应调整共读策略。

孩子开始对文字有兴趣,会想要去认读这些文字。在这个阶段要做的是:

  1. 逐字指读,不能再随意讲了,要读准确,保证每次读的都一样。
  2. 留意文字偏旁部首,文字中有接近90%是形声字,形声字的部首表“意”,偏旁表“音”。通过留意偏旁部首,教孩子去看字的结构,积累一定量的部件后,孩子就可以开始自己去拼读文字。

只要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就可以看懂周遭文字九成以上。一般来说孩子要到小学3年级才能跨过独立阅读的门坎。当孩子可以独立阅读时,多给孩子提供主题丰富多元的书。我们陪孩子共读的最终目的是能让他们自己读,现在多用心,以后就可以少操心。

通过阅读可以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

  1. 语言能力
  2. 认知能力
  3. 情商

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包括语音、语意、语法和语用。其中语法与语用最难教导。

  • 语法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听重复的句型,让孩子加深对语法的理解。
  • 语用换言之就是言外之音,通过阅读让孩子去学会听懂别人的言外之音,去察觉人际互动中微妙的变化。。《语言图鉴》这套书捕捉了非常多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发展认知能力

通过阅读发展孩子的三个主要认知能力:观察力、观点取替能力以及创造力。

  • 观点取替能力是指从别人的角度观察事情,包括三个方面:视觉观点的取替、认知观点的取替和情感观点的取替。
  • 创造力,通过阅读培养孩子多维度的思考观察问题,提升创造力。

提高情商

父母爱做道德教育,但比较少地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和表达。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至于上了学就是没办法跟自己、跟他人相处。

读书培养情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促进孩子对各种人际关系的理解。通过阅读让孩子去观察与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对人际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2. 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阅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学会描述情绪,最后找到解决情绪的办法,在阅读的同时结合孩子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与情绪多跟孩子去讨论、对谈。《我的感觉系列》,这套书讲出了情绪发展的三个层面,包括情绪的表达、情绪的理解和情绪的调节。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 打造一个对孩子阅读干扰少的环境。

将家里功能固定的玩具和电子产品收起来,因为孩子只会照它原本的功能玩,玩过几次就抱怨无聊。之后只能依赖非常强烈的视觉声光刺激(电子产品、手机、电视)来寻求快感。造成孩子排斥其他事物,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会失去对日常生活中变出无穷乐趣的创造力,不愿去动脑筋思考。

2. 万事开头难。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父母不要过度期待,不要勉强孩子,要循序渐进不能放弃,不能让孩子排斥,别忘了目的是培养独自阅读的兴趣。 对于孩子不断重复一个故事的要求要满足,只有不断重复他才能熟悉掌握和你讨论互动,才能激发他深入的思考和运用。 不要过于简化句子意思和高深词汇,意境没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孩子其实是可以根据上下文逐渐去理解其中的意境的。

3. 学以致用,增加阅读乐趣。

阅读时增加互动交流,对孩子熟悉的故事换着方法讲,甚至故意某些地方乱编,让孩子指正你,让他说。故事完了让孩子对故事做评价和总结。互动是双向的,不是父母读孩子听,也不是孩子读父母听,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表演,提高阅读的乐趣。 孩子在小学前掌握1500字就可以自己写作业,且一本书九成的内容都能看懂,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把剩余的那一成文字搞懂。通过不断阅读识字量会越来越大,阅读的收获也从识字转变为吸收书中的知识。

4. 过度关心是种病。

因为孩子就这么一个,非常的宝贝,所以大家处处为他想、关心他的一举一动,只要他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父母、祖父母就立刻响应。这反而让孩子不用去管别人的感受、不用学习如何去跟别人相处。结果,他对人的敏感度因此就变迟钝了。

5. 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并不只是为了树榜样,如果父母的学习只是为了做给孩子看,是难以为序且漏洞百出的,要记住父母不是为了教孩子两面派。

绘本清单

  • 打瞌睡的房子
  • 我的感觉系列:情感
  • Brown bear,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反复练习,积累句型,培养语法。
  • 语言图鉴:了解大人说话的“言外之意”。
  • 最喜欢妈妈:沟通、指出对方问题的方式。
  • 小金鱼逃走了:观察力
  • 威利在哪里:观察力
  • 鸭子?兔子?:观察力
  • 小猴子坦坦的帽子:想象力
  •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情感
  • Not a box

参考

简书上的如何培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也分享了一些不同的体会,也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