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谈修养》
《谈修养》的一点读书杂想和摘抄。
谈处群(上、中、下)
说了很多,也颇有感触,但是没能总结出来。
谈学问
做学问不等同于“读书”。读书只是做学问的一种方式。
孔子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道出了学问的真谛。不能空想,也不能死读书。
学校教育的两个作用应该是:
- 启发兴趣
- 指点门径
而现在的学校不在这两个方面努力,只尽量在灌输知识。这种教育对于学问不仅无裨益,而且是障碍。
谈读书
好书不厌百回读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多读不能算作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耻辱。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知识系统化
一书做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也就是说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
一个人心中可以有多个系统中心,将看到的知识归到不同的系统框架中去。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穿,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谈英雄崇拜
英雄与历史
英雄造时势
卡莱尔在《英雄崇拜》中说“人类在这世界上所成就的事业的历史,骨子里就是在当中工作的几个伟大任务的历史。” 尼采的超人主义,也是为英雄崇拜涂上了哲学色彩。
时势造英雄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在传达“时势造英雄”的理念。
英雄与人格提升
撇开英雄和历史的关系不说,但是对人的教育感化的作用,就不能否定英雄崇拜。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尤其在青少年时代,意向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
谈交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
诤友难得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青年人不宜过早恋爱和结婚,需要自然的方法引导,而非暴力禁止。自然的方法包括:
- 精力有所发挥,精神有所委托。青年人精力旺盛,要他闲着,难免泛滥横流。假如他在工作里发生兴趣,在文艺里发生兴趣,甚至在游戏运动里发生兴趣,这就可以垄断他的心神,不叫它旁迁他涉。
- 改善社交生活,使同情心得到滋养。青年最需要的是同情,最怕的是寂寞,愈寂寞就愈感觉异性需要的迫切。一般青年追求异性,与其说是迫于性的冲动,毋宁说是迫于同情的需要。要满足这需要,社会生活如果丰富也就够了。一个青年如果有亲热的家庭生活,加上温暖的团体生活,不感觉到孤寂,他虽然还有“遇”恋爱的可能,却无“谋”恋爱的必要。交谊愈广泛,发生恋爱的可能性也就愈少。一个青年最危险的遭遇莫过于向来没有和一个女子有较深的接触,一碰见第一个女子就爱上了她。
谈休息
节奏,优游涵泳
休息不仅为蓄力,也为整理酝酿,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
我(朱光潜)生平最爱陶渊明在自祭文里所说的两句话:“勤靡余劳,心有常闲”,这是修养的极境,人事算尽了,而神仙福分也就在尽人事中享着。现代人的毛病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这使人心地驳杂,缺乏冲和弘毅的气象,日日困于名缰利锁,叫整个世界日趋于干枯黑暗。
谈消遣
身和心到活动都有有节奏到周期。此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更番瓜代:脑力工作者要时不时地做些体力活动。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射御,其中后四项都带有消遣娱乐到意味。孔子谈修养,“局于人”之后即继以“游于艺”。
世间欢喜消遣的人,无论他们到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都有强旺的生活力,运动家和艺术家如此,嫖客赌徒乃至于烟鬼也是如此。他们到生活力强旺,发泄到需求也就急迫。他们所不同者只在发泄方式。这有如大水,可以灌田、发电或推动机器,也可以泛滥横流,淹毙人畜草木。同是强旺到生活力,用在运动可以健身,用在艺术可以怡情养性,用在吃喝嫖赌就可以劳民伤财,为非作歹。“浪子回头是个宝”,也是这个道理。浪子必是生活力强旺到人,如果可以用于正道,也必是人上之人。
谈体育
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健康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我们能做的就是优生优育,母亲的体格康健比父亲更重要。后天健康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营养适宜,二是生活规律,三是心境要宽和冲淡,少动气,少存杂念。
我国古代特别看中上述的第三点。“养生莫善于寡欲。”近代社会复杂,刺激特多,愈近于文明,愈远于自然,处处都是扰乱心智的事物,就是处处逼我们打消耗战。我们必须淡泊宁静,以逸待劳。这不但可以养生,也可以使学问事业得到较大的成就。
要训练互助、尊重纪律的精神,最好的运动场所是运动场。
谈美感教育
朱子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是“源头活水”。
美育是本能冲动和情感的解放。
宗教、法律、道德约束下的欲望,可以在美育中得到解放。
美育是眼界的解放。
美育可以培养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美育是自然限制的解放。
这是德国唯心派哲学家康德、席勒、叔本华、尼采诸人所最看重的一点,现在我们用浅近语来说明它。
自然世界是有限的,受因果律支配的,其中毫末细故都有他的必然性。社会由历史铸就,人由遗传和环境造成。人的活动 寸步离不开物质生存条件的支配,没有翅膀就不能飞,绝饮食就会饿死。由此类推,人在自然中是极不自由的。动植物和非生物一味顺从自然,接受它的限制,没有过分希冀,也就没有失望和痛苦。人却不同,他有心灵,有不可压制的欲望。人可以说是两重奴隶,第一服从自然的限制,其次要受自己的欲望驱使。以无穷欲望处有限自然,人便觉得处处不如意,不自由,烦闷苦恼都由此起。
专就物质说,人在自然面前是十分渺小的。但在精神方面,人可以跳开自然的圈套而征服自然,他可以在自然世界之外另在想象中造出较能合理慰情的世界。这就是艺术的创造。
多接受美感教育,就是多学会如何从自然限制中解放出来,由奴隶变成上帝,充分地感觉人的尊严。
爱美的天性需要培养
爱美是人的天性,虽是天性,仍需要培养,否则,便会凋零。
美育必须从年轻时入手,年纪愈大,外务愈纷繁,习惯的牢笼愈坚固,感觉愈迟钝,心里愈复杂,欣赏艺术力也就愈薄弱。
我时常想,无论学哪一科专门学问,干哪一行职业,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史诗悲剧时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以作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恢复周以前歌乐舞的盛况,这就是说,必须提倡普及的美感教育。
给《申报青年》的青年读者
我很佩服英国人,他们总是事到头来,才想办法。事没有来到头来,他们总是冷静地等待着,观察着,今天决不打明天的计算。但是他们也决不肯放弃现在的机会,觉得一件事应该去做,就马上去做,不张皇也不迟疑。他们的国家内政外交如此,个人经营的事业也是如此。他们不幻想未来,他们的老谋深算都费在抓住现在和认清现在上面。他们出死力抓住现在,事到头来时,他们总是不慌不忙地处理的很妥当。这种冷静沉着的态度就是值得我们观摩的。
“三此”:此身,此时,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