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悠悠-不可不知的50位艺术大师

00丨发刊词:学艺术,还得跟着大师学

01丨乔托:相信老师还是相信自己

  • 西方绘画之父
  • 代表作:斯科维尼小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乔托之前的画家都是画家跟画家和之前的作品学画画,而不管自己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子。这种方式持续了一千年,到乔托这儿才开始了改变。乔托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乔托只是把普通的动画,画出了3D动画的感觉。但是,这在700年前已经是非常前卫、非常厉害的了。他的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西方艺术史,在他之后的六七百年里,西方的画家们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越走越远。

艺术风格公式

西方绘画之父:3D动画感+蓝色褪色+用背景衬托人物

02丨达芬奇:“强迫症”科学家怎么画画

磨皮效果

在达芬奇的画里,人脸的边缘都是没有明显的一条分界线的,就像是用我们现在的P图软件磨过皮一样。达芬奇就是用这种方式实现从亮到暗的过度的。比如《蒙娜丽莎》的脸: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空间透视

《最后的晚餐》通过线性透视实现立体感。线性透视在室内容易实现,在室外没有直线就难以利用。达芬奇发明了自己的空气透视法:越近的东西,细节就越清楚;越远的东西,轮廓就越模糊,而且颜色也更加的不真实,甚至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远处的东西会变成蓝色的。比如《岩间圣母》:

达芬奇岩间圣母

艺术风格公式

科技美学第一人:半成品+磨皮效果+空气透视

03丨波提切利:“非主流”画家

代表作

  • 维纳斯的诞生

艺术风格公式

文艺复兴非主流:歪头忧伤少女+清新的配色

04丨米开朗基罗:迷恋肌肉的雕塑家

代表作

  • 大卫
  • 西斯廷穹顶壁画

艺术风格公式

文艺复兴雕塑天才:发达的肌肉+高密度的人

05丨拉斐尔:完美主义的巅峰

代表作

  • 圣母的婚礼
  • 各种圣母像
  • 雅典学院

拉斐尔雅典学院

艺术风格公式

“完美”的代表,文艺复兴的巅峰:风狂画圣母+红蓝配色+磨皮+尖下巴

06丨卡拉瓦乔:天才还是犯罪

作品特点

第一,红与黑的配色,一般他的作品背景都是黑色的,而人往往穿着红色的衣服,或者人会流点血。 第二,他的作品里一般都有强光,而且这道光都是对角线打的。

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第三,他画里的人都有瑕疵,看起来脏脏的。

艺术风格公式

17世纪绘画天才:红黑配色+对角线强光+脏脏的人

07丨贝尼尼:17世纪“最佳导演”

大理石不像大理石

《掳走珀耳塞福涅》讲的是冥王哈迪斯把女神珀耳塞福涅掳走,想让她回家当老婆的情景。你看哈迪斯抓住珀耳塞福涅的地方,是不是很像人的皮肤?

选择夸张的瞬间

贝尼尼有一件代表作叫《阿波罗和达芙妮》,讲的是太阳神阿波罗追求精灵达芙妮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太阳神爱上了达芙妮,但是,达芙妮是一个不想谈恋爱,也不想结婚的女孩子。她觉得阿波罗很烦,就向她的父亲求助。他的父亲河神,就把达芙妮变成了一棵月桂树。从此,达芙妮就变成了月桂女神。

他选了故事最具戏剧性的时刻,也就是达芙妮变身的时刻。你可以看一下,达芙妮手是不是已经变成了树枝?上边全部是叶子,她的腿已经变成了树皮。正是因为贝尼尼选的都是戏剧性的时刻,所以他作品里的人,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比较浮夸。

所以,虽然《阿波罗和达芙妮》是一尊静止的雕像,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动感,我们能感觉到:阿波罗和达芙妮是在奔跑着,达芙尼就快被阿波罗追上了,这时她开始变身了。你还可以注意下阿芙尼的表情,也非常生动。好像她发现自己正在变身,感到非常惊讶,我们甚至可以听到她的尖叫。

阿波罗和达芙妮

艺术风格公式

巴洛克最佳导演:表情浮夸+“有颜色”的雕塑

08丨鲁本斯:胖子美在哪里

之前两期,我分别给你讲了巴洛克艺术的开端:卡拉瓦乔,和巴洛克的雕塑巅峰:贝尼尼。那谁是巴洛克的绘画巅峰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鲁本斯。

什么是巴洛克

巴洛克这个词,其实是来自葡萄牙语的“barroco”,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珍珠一般都是越圆,越完美的越值钱。不规则的,坑坑洼洼的珍珠就不怎么值钱。所以开始的时候“巴洛克”艺术,是贬义词,为了讽刺那些奇奇怪怪的,不规则的艺术。意思就是,你们这些歪瓜裂枣,跟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稳定、典雅之美很不一样。当然,我们现在再说巴洛克的时候,是一个中性词,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

不稳定带来动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比较“稳定”,比如《最后的晚餐》。再看看鲁本斯的《耶稣上十字架》:

鲁本斯耶稣上十字架

你看看鲁本斯的画里,人都是怎么排列的。是不是都排在了对角线上?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看一条水平线,或者是一条竖线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稳。就比如一根笔直的电线杆,你会觉得它很稳定;但是如果一根倾斜的电线杆放在那里,你就会觉得很危险,随时都要倒下了,因为倾斜会给我们一种不稳定感,好像它的状态会随时发生变化。鲁本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画面动了起来。

再比如《法厄同得坠落》:

鲁本斯法厄同的坠落

法厄同是太阳神的儿子,他驾驶着太阳马车运太阳,结果失控了,人仰马翻。太阳要掉到地上,那地面不就生灵涂炭了吗?这时候宙斯为了保护地面的生命,就打了一个闪电,把马车和法厄同一起击毁了,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这么一个瞬间。你是不是能感受到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感受到对角线构图带来的不稳定,和动感呢?

X构图和螺旋构图

《掳走留西帕斯的女儿》:

鲁本斯掳走留西帕斯的女儿

这幅画就同时具有X构图和螺旋构图:

鲁本斯掳走留西帕斯的女儿X构图

鲁本斯掳走留西帕斯的女儿螺旋构图

理性美和感性美

下面依次可以看到三幅《美惠三女神》,她们分别是拉斐尔的,波提切利的和鲁本斯画的美惠三女神:

拉斐尔美惠三女神 波提切利美惠三女神 鲁本斯美惠三女神

美惠三女神是神话里代表着美丽、魅力和创造力的三位女神,她们经常会出现在维纳斯的身边,是西方艺术里很经典的题材,很多画家都曾经画过。你可以注意一下,在这三幅画里是不是鲁本斯画的要胖得多?那相比之下,拉斐尔和波提切利画的美惠三女神是不是就瘦多了?

其实,拉斐尔和波提切利画的是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因为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的是理性美。理性是什么意思呢?理性代表着节制、稳定、有秩序,所以你可以看到文艺复兴的作品往往构图都很稳定,就像《最后的晚餐》一样,人也都是瘦瘦的。

但是巴洛克时期欧洲爆发了各种战争,宗教战争、独立战争等等,人们生活很不安定。你想想在战乱时期,人们衣不暖食不饱,所以会崇尚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性美。这种丰满的人体恰恰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

其实这也给了你一个,判断某个时代审美偏好的指标,如果一个时代以瘦为美,那么这个时代很有可能就是崇尚理性美;如果一个时代以胖为美,那么这个时代就崇尚感性美。

艺术风格公式

巴洛克绘画巅峰:对角线构图+X型构图+螺旋构图+胖胖胖

09丨伦勃朗:最会“自拍”的画家

伦勃朗光

在大多数伦勃朗的画里,人都在半明半暗的里,就是一边脸是亮的,一边脸是暗的。而且在比较暗的那面脸颊上,会形成一个倒着的三角形。

伦勃朗光

在大多数伦勃朗的画里,人都在半明半暗的里,就是一边脸是亮的,一边脸是暗的。而且在比较暗的那面脸颊上,会形成一个倒着的三角形。

伦勃朗光现代人物摄像

艺术风格公式

自拍狂人:肖像画+伦勃朗光+黑衣服白领子

10丨维米尔:被画画耽误的侦探小说家

用光线制造神秘氛围

你有没有发现,维米尔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里,左边都有一扇窗。就像我们刚看到的《拿天平的女子》和《倒牛奶的女仆》。即使没有窗,我们也能从画面中的光线感觉到,好像画的左边有扇窗,比如你现在在屏幕上看到的《情书》这幅画,就能给人这样的感觉。

维米尔情书.jpg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jpg

艺术风格公式

不知名的天才:蓝黄搭配+左边有窗+有阻挡物

11丨委拉斯凯兹:“魔镜”中的秘密

魔镜

《镜中的维纳斯》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幅裸体画, 因为西班牙当时非常保守,裸体画是不被允许的,而这幅就是第一幅。

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裸体的女子,侧卧在床上,她旁边有一位带着翅膀的小天使,举着一面镜子,在给这位女子照镜子。这个女子是谁呢?你要记住,你后你只要看到裸女和小天使加上一面镜子一同出现,就说明这个女子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因为比较美,所以爱照镜子,你可以这么理解。

镜中的维纳斯.png

你有没有发现镜子中的女神面孔非常模糊,几乎看不清这个女孩子的五官。通过这个作品,委拉斯凯兹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创新的做法:镜子中反射出的影像不一定是真实的。可以说委拉斯凯兹对后来艺术家最大的启发就是,之前的艺术家都在追求画的像,但是委拉斯凯兹告诉我们,画画可以不追求真实

艺术风格公式

  1. 他的画里都是贵族,所以他们衣服的面料都很贵,都是反光的。
  2. 因为他画的都是西班牙贵族,所以很多都长着大下巴。
  3. 就是他最著名的两幅画中都有镜子,他把镜子这个道具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镜子魔术师:贵族反光面料+大下巴——经典作有镜子

12丨夏尔丹:画家的厨房

静止的生命

有一位评论家对夏尔丹的描述非常准确,他说在夏尔丹之前,静物画是Nature morte,这是一个法语,意思是“死去的自然”;但在夏尔丹之后,静物画就是still-life,也就是英文里的“静止的生命”。

艺术风格公式

市民艺术家:平凡的事物+背后的思考+咖啡色墨绿色桔红色

13丨布歇:法国人眼里的中国人

洛可可

在法语里,洛可可叫“Rococo”,这个词来自法语的“rocaille” 小石头和“coquille“贝壳,有两个特点: 1. 奢华贵气和小清新的色调,最常用的就是粉蓝,粉红和粉绿。 2. 大量的运用自然元素,比如小石头、贝壳,花花草草。

洛可可时期的作品没有什么欣赏门槛,它不像之前我们说的巴洛克时期,艺术作品,总要表现一些宏大、深刻的主题。洛可可时期的作品,更注重单纯的视觉享乐,说白了就是看起来很好看,给人一种很轻松欢快的感觉就够了。

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布歇的梳妆室画的是两个贵族女孩子在化妆间的情景。如果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在画面左下角放着一柄团扇;在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瓷器;最明显的是,背景中的一扇装饰着花鸟图案的屏风。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咱们中国特色的物件。

布歇梳妆室.png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早餐》,还有专门描写中国的《中国花园》、《中国婚礼》、《中国皇帝上朝》。

布歇并没有真正到过中国,他画的中国景象是通过工艺品上的图案,是根据传教士编的图册来画的,当中还有很多想象的成分。所以,布歇的中国画都是中西合璧的。

其实,18世纪的时候在法国宫廷,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在法语里有个专有名词,叫“chinoiserie”,也就是中国风。后来这股潮流蔓延到了整个欧洲,那为什么那个时候的欧洲这么迷恋“中国风”呢?

其实18世纪的时候,西方人通过贸易往来,传教等等途径,突然发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国家的人们,好像过着一种无忧无虑地、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欧洲人看来,中国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乌托邦,他们对中国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遐想。

所以,欧洲人对来自咱们中国的商品非常着迷。对他们来说,中国的丝绸,瓷器,各种工艺品都是奢侈品,是摆在宫廷和家里用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的。是不是觉得很穿越?我们现在很多人去法国买奢侈品,但几百年前,法国人喜欢买中国奢侈品。

他们不仅喜欢用咱们中国的物件和工艺品,而且这些工艺品中的艺术风格,也大大地影响了当时的审美。所以说,洛可可风很有可能就是受了咱们中国审美的影响。

洛可可作品中,常用的粉色系,粉红、粉绿、粉黄,很有可能就是从咱们中国出口过去的布料、瓷器上得到的灵感。 除此之外,我们都是知道咱们中国瓷器很喜欢用植物装饰。而洛可可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用大自然元素做装饰。而且,在洛可可之前法国人崇尚的是对称。最典型的就是,路易十四的凡尔赛花园,每一颗植物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都很对称。

但是,跟他们相反的,咱们中国的园林,讲究道法自然,好想都是看起来非常的随意。中国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在洛可可时期很受那个时候的欧洲人推崇,你看刚才布歇画里的植物、布景都很随意。

艺术风格公式

法国典型洛可可风代表:衣着华丽+小清新粉色+中国元素

14丨大卫:如何用艺术“掌权”

代表作

《拿破仑过阿尔卑斯》:

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png

新古典主义风格

大卫贺拉斯兄弟之誓言.png

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言》。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古罗马的时候,贺拉斯三兄弟马上就要去战场了,正在跟他们的老父亲发誓表决心,大概就是:我们一定会努力上场杀敌不怕牺牲的!但是,贺拉斯三兄弟的姐妹跟他们敌人有婚约。所以在大卫的画里,左边三兄弟正在跟站在他们对面的老父亲发誓,而画面的另一边,他们的姐妹已经哭倒在椅子上了。 在你看来,大卫用这个故事,想要讲一个什么道理呢?

其实大卫想要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爱国,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放弃私人感情,舍小家,为大家。

你可以特别注意下,在这幅画里大卫用来画男人和女人的线条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发现,他用来画男人用的线条都是直线,他用来画女人的线条都是曲线。这两种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直线可以提现出男性的坚决和果断,曲线可以提现出女性的柔弱。

这幅画让大卫的名声大震,一下改变了法国当时绘画的流行趋势。原来,流行的是看起来非常复杂奢华的洛可可风。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布歇那种风格。而大卫的画看起来就比较朴素。他用的颜色也比较少,除了红色,其他都比较暗。他的线条也比较简洁。

这种简洁的颜色和线条,加上他喜欢用古希腊古罗马故事来讲道理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叫新古典主义风格。请记住这个风格的名字,因为这个风格称霸法国画坛很多年。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画坛上最有名的画家,要么是大卫自己,要么就是大卫的学生们。

化腐朽为神奇

大卫简直是一个塑造光辉形象的高手,他善于通过细节塑造一个人的形象,让他想要说的事情更有说服力。比如,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成功地把一个杀人恶魔,塑造成了一个圣人。这幅画叫《马拉之死》。

大卫马拉之死.png

马拉本来是一个病入膏肓50多岁的中年男子,但大卫在画他的时候,先把他外形上的瑕疵修掉,让他成了一个体型完美、身体健壮的青年男子,看起来好像只有30几岁;再为他设计一个姿势,画中马拉的姿势,用的是耶稣下十字架的姿势。耶稣是谁?是神,是圣人。大卫通过一个简单的姿势,就把马拉神圣化了。

艺术风格公式

拿破仑的宣传委员:酱油色红色+罗马故事+拿破仑+讲道理

15丨安格尔:为什么要把美女画畸形?

下面是安格尔的代表作,挂在卢浮宫的《大宫女》:

安格尔大宫女.png

看到这幅画以后, 你能猜到为什么这幅画不受欢迎了吗?你有没有发现,画里的女孩子身体不成比例?有种我们现在说的,P图P到地板都歪了感觉。只要稍微留意下,你就会发现人类身体是没有办法这样长得这样长的,画里的这个女孩子的手臂,腿和背都被画家特意地给拉长了。当时,最著名的对这幅画的吐槽就是:“她的脊柱多了三块骨头。”

如果我们再看看他其他的作品的画,你会发现,他不是只这幅画这样,在他很多幅著名作品里,女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畸形。比如,在他画的另一幅《浴女》中,也就在洗澡的女孩子里,你会发现,他把人女孩子的下颌骨去掉了,也就是说,他没有画人家的下巴。

安格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安格尔曾经说过,画画的时候如果太注重科学或者是细节,就会看起来不真诚,有碍于画家表达中心思想。所以,他画画的时候,往往更注重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注重画有没有表达出他的思想,而不是某个细节真不真实,符不符合客观规律。 所以,他把《大宫女》后背、手臂,腿拉长,那是为了让画面整体的线条看起来修长,更好看,也是为了突出画里这个女子那种懒洋洋的感觉。

当然,他的这种为了整体感觉,不惜把人画畸形的想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甚至有些过于先进了。所以当时的很多人,对他都有很深的误解;包括到了今天,也还有很多人,并不能认同他的风格,不觉得他有多伟大。

但是,很多我们熟悉的大画家们,都意识到了安格尔的伟大。我们可以看到像毕加索、马蒂斯、高更,都在安格尔作品的上得到了灵感。所以,安格尔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复制黏贴的传统画家,他画的畸形少女恰恰体现了他的伟大和创新。

艺术风格公式

喜欢画畸形少女的画家:露背+红白头巾+畸形

16丨透纳:大自然也有情感?

浪漫主义风景画

透纳不追求写实,不追求画的像,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通过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叫做浪漫主义风景画

比如他的《暴风雪》:

透纳暴风雪.png

他的《奴隶船》描绘的是奴隶被抛进大海淹死的情景:

透纳奴隶船.png

再比如《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名为画人,实际上大部分篇幅是自然,不仔细看都看不到人在哪里:

透纳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png

那为什么透纳这么迷恋灾难呢?有人推测,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20多岁时,第一次离开英国,坐船去法国旅行的时候,遇上了特别大的风浪,自己坐的船差一点就要翻了。这次经历让他对自然的力量,产生了敬畏。

一团颜色,自成风格

透纳的作品还有另外一个很特别的点,那就是颜色。在透纳前期的作品里,我们还能看到人物、风景的轮廓;但到了后期,不要说人了,连风景也看不清楚了,只有一团颜色。比如《国会大厦火灾》:

透纳国会大厦火灾.png

这幅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画里,除了右边的大桥我们基本看不到什么,但是,过了几百年,站在这幅面前,我们还是能强烈地感觉到当时那场大火,仿佛要吞没整个城市的感觉。

他这种对光的迷恋,对颜色的迷恋,启发了很多之后的大师。几十年以后,来到英国的印象派大画家莫奈,就从他的画里吸取了灵感;还有他这种经常被吐槽的,“看起来什么都没画,只有颜料”的风格,对之后的抽象表现主义,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艺术风格公式

灾难片画家:灾难+漩涡+红黄配色

17丨德拉克洛瓦:画怎么煽情

招黑体质

他跟别的艺术家,不一样。他的作品,跟那个时候人们印象里的好作品,相差甚远。

那个时候的主流,是新古典主义,也就安格尔那一派的风格:线条干净利落,画面简洁庄严,传达一种正能量。

再来看看德拉克洛瓦的,你会发现它整体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颜色乱七八糟,主题都是屠杀、地狱、战争等等,简直就是满满的负能量。

但是,引起大众的反感,受到了很多批评,并不意味着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不好,只不过意味着,他的作品,跟传统不一样罢了。他的作品,被很多人骂完之后,又被识货的政府给买了、收藏了。

让我们看看他的《萨尔达那巴勒之死》:

德拉克洛瓦萨尔达那巴勒之死.jpg

再来,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在画里,描绘的是法国的七月革命,中间是自由的化身——自由女神带着人民去战斗。这幅画,也没有逃过被批评的命运。甚至有人说,女神就像卖鱼的大婶。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jpg

线条和颜色哪个更重要?

很多人说,19世纪上半页,法国的艺术史就是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打架史。而且,他们产生分歧的点,就是画画的时候,到底是线条重要,还是颜色重要?

安格尔、大卫的作品,看起来非常干净利落,感觉画家的每一笔,都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才画的。对于这一派画家来说,线条就更加重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呢,第一眼就有种非常混乱的感觉,感觉画家画画的时候,非常激动。对于他来说,颜色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德拉克洛瓦对颜色的研究与痴迷,影响了他之后很多的艺术家。比如,印象派最看重的也是颜色,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德拉克洛瓦的影响;再比如,梵高、修拉,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线条和颜色,还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线条,偏向理性,而颜色,则是偏向感性。德拉克洛瓦也说,自己画画的时候,是跟着感觉走的。他想要表现的,不是冷冰冰的事实或者道理,而是主观的感觉。

德拉克洛瓦也是浪漫主义,只是透纳是画风景的浪漫主义,而德拉克洛瓦是画人的浪漫主义。他们画的都是暴力、激烈的场景。

艺术风格公式

浪漫主义招黑画家:小说题材+暴力场景+红绿对比色

18丨米勒:画农民出名的画家

擅长画农民

下面的《拾穗者》和《晚祷》是米勒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米勒最擅长画农民。在米勒之前,大家画的都是深化、历史、宗教、伟人等各种高大上的题材,而米勒的农民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有关系的。

在历史上,1848年可不是平凡的一年。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了,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在社会上,大家对于农民的看法改变了,开始尊重劳动者了。米勒正是赶上了那年最大的热点。

米勒拾穗者.png

米勒晚祷.png

米勒因为画农民很成功,收获了一批迷弟。梵高、莫奈、达利、比萨罗,都多多少少受到了他的影响。你现在在屏幕上看到的,分别是梵高的《播种者》和米勒的《播种者》,无论是题材,还是构图,甚至是画中人的姿势,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梵高播种者.png

米勒播种者.png

画出农民的庄重

米勒之前也有人画农民,但是画中的农民都是一副滑稽愚昧的样子,而米勒一改传统,画出来农民的庄重、坚毅、宁静。

逆光不清晰

米勒用了哪些方法,来画出农民的宁静和庄重呢?

  1. 逆光。逆光会让人物形成一个概括的剪影,会带来一种永恒感,仿佛时间都停止住了。正是因为逆光,在米勒的画里,你基本是看不到人物的脸的。那是因为米勒画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不是某一天、某一个时刻。米勒画的是农民的一个常态,是几百年来,农民都重复着这个动作的时刻。这也表达了一种永恒的感觉。
  2. 高级灰。米勒觉得,人物才是画面的主体,而颜色很容易诱惑人的眼睛,而让人忽略了主体。所以,你在米勒的画里看不到特别鲜艳的颜色。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米勒的画给人一种安静、平静感觉。

下图是布鲁盖尔另一幅表现农民的画:《农民的婚礼》,你可以看到他用的颜色就很鲜艳,让人感觉很活泼。相比之下,米勒这种偏灰偏冷的颜色,更适合用来表现农民庄重的美。

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png

艺术风格公式

农民画家:农民+逆光+冷灰色调

19丨库尔贝:没见过的东西画得出来吗

代表作《采石工》

下面是库尔贝的采石工,它和《播种者》同时展出,但是它尺寸2.4米宽,1.7米高,其中的人物是1:1的高度,而播种者是0.8米宽,1米高,只是半个人的高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采石工》引起更大反响的原因之一。

库尔贝采石工.png

现实主义

当然,上面的原因不足以让这幅画引起那么大的轰动。这幅画之所以出名,还有一个更加深层的原因。

之前我们讲到,米勒画的农民,你看不出来画的是哪位具体农民,哪个具体的时代,感觉生活在世外桃源,有一种永恒感。

但是库尔贝的《采石者》就不一样了。他画的就是当时的现状。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了,土地都被圈走养羊、盖工厂了,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打零工、采石头来赚钱。社会矛盾也变得非常剧烈。库尔贝就通过这个画,把这个现象反映出来了,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也就是说,库尔贝想用画,更直观的告诉人们农民的现状有多惨。

这就是现实主义。说到现实主义,很多人误以为画得像、画得逼真,就是现实主义,其实不是的,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反映和批判现实生活。

艺术风格公式

现实主义之父:尺寸巨大+主题写实+天气阴沉

20丨马奈:被骂成名的“印象派之父”

马奈的作品和当时学院派的作品风格格格不入。

什么是学院派的风格呢?就是新古典主义那一套,也就是大卫、安格尔那一套:主题要高大上,比如神话、宗教,要有道德寓意,要有完美的笔触、构图。我找了一张最符合当时学院派标准的作品,就是现在屏幕上的这幅《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

题材创新:从神到人

下面这幅《草地上的野餐》,是马奈的代表作,就是马奈想拿去参加展览的作品。但是这幅作品就被评审委员会拒绝了,理由就是“伤风败俗”。

马奈草地上的野餐.png

你能不能看出来这幅画哪里伤风败俗呢?有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因为最前面的女人没穿衣服? 然而,《维纳斯的诞生》也没有穿衣服啊。但是《维纳斯的诞生》中没穿衣服的是维纳斯,是女神,周围飘着的没穿衣服的都是小天使,也是神。但是你看马奈这幅《草地上的野餐》,没穿衣服的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实际上,这个女人画的是当时巴黎郊区的妓女。同样是没穿衣服,画神可以,画人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阴暗面。代表统治阶级的沙龙评委会,当然不认可这样的作品。

这里顺便帮你总结一个小技巧:在印象派之前,如果你看到有裸体的人物,多半都是神。

所以,马奈和之前我们讲到的米勒很像,就是在题材上,做到了创新:之前,主流绘画都是画神话、宗教、历史。我们说过的农民画家米勒,开创了新题材,开始画农村生活了;相对应的,就是生活在大城市巴黎的马奈,也开始创新,开始画城市生活了。比如《女神游乐厅的吧台》也是反应城市生活的作品: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可以说马奈第一个大贡献,就是解放了绘画题材。之后的印象派就是学他,不再画宗教神话历史那些经典题材了,而是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游玩、风景等等,总之就是画的内容更接地气了。

回归平面

从文艺复兴以来,绘画界一直都在追求,在二维的画纸上呈现三维的立体世界。然而马奈却放弃了这个标准。那沙龙委员会肯定不干了。当时有人就批评马奈说:“你看这个小男孩的裤子没有布料的质地。”但是,马奈的回答很妙,他说:“对啊,这就是一幅画啊,画就是用颜料画的啊。”

你可不要小看这句话,马奈的这个绘画理念,影响了几乎所有艺术家。在这之前,艺术家都在追求以假乱真,让别人看不出来这是一幅画,是最好的。但是,马奈不这么觉得,他觉得“画”就应该让人感觉到“这是画的”才是好的。

马奈之所以会这样想,也跟当时的技术发展有很大关系。马奈生活的年代,照相机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马奈就想,如果还追求“画得像”,照相机比人做得好多了,为什么还要画画呢?艺术家不就都要失业了吗?所以,马奈产生了这样的创新思想:让绘画回归绘画。

恶搞经典

恶搞1

当然,马奈坚持不懈地投稿,也不是全军覆没,有几幅还是入选过沙龙展的。当中最经典的一幅是《奥林匹亚》。不过这幅画虽然入选了,但马奈还是被观众骂得狗血淋头。除了上面说的伤风败俗、画面扁平之外,这回他又多了一个罪名:“恶搞”经典。

下面是马奈的《奥林匹亚》:

马奈奥林匹亚.png

马奈的《奥林匹亚》,其实是在模仿经典的画维纳斯的构图。但这回,马奈又把神圣的女神画成了轻浮的妓女。

经典奥林匹亚.png

恶搞2

其实开头讲的那幅《草地上的野餐》,马奈也模仿了一幅经典作品的构图,那就是《帕里斯的审判》。在《帕里斯的审判》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三个人,这三个人的姿势,和马奈这幅《草地上的野餐》里的人,姿势是一样的。

马奈草地上的野餐.png

经典帕里斯的审判.png

那么马奈为什么要借鉴这个构图呢?其实《帕里斯的审判》讲的是一个经典神话故事,法语叫做Le Jugement de Pâris。帕里斯这个名字,和“巴黎”的法语Paris,写法是一样的。其实,马奈是想用这个双关语讽刺巴黎的现状,让巴黎当时那些伪善的人,接受道德的审判。马奈这样恶搞经典题材,当时巴黎人和当局者当然不喜欢。

一个矛盾的人

说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可以说马奈是个有点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做了很多挑战传统的创新,并且用作品来批判社会;另一方面,他又很守旧,一心想在代表传统的沙龙展取得成功,也因此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也从来没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

不过,虽然马奈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但他的作品和画风,确确实实启发了很多印象派的大画家,比如莫奈、雷诺阿、塞尚、高更等等。可以说,马奈是一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大师。

艺术风格公式

印象派之父:城市生活+追求平面+恶搞经典

21丨罗丹:雕塑界的“救世主”

雕塑已死

罗丹伟大在哪里呢?罗丹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了当时雕塑的走向,拯救了当时的雕塑艺术。

说拯救并不是我夸张。在罗丹生活的年代,雕塑艺术已经不行了。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说过,在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时代,有雕塑和绘画之争,大家会讨论雕塑比较厉害,还是绘画比较厉害?

但是,罗丹生活的时代已经不用讨论了。因为雕塑已经快“死”了,快沦落成装饰品,基本算不上艺术了。罗丹在跟他爸爸说“爸爸,我想要成为一个雕塑家”的时候,他爸的评价是:“可笑的职业,是个脏活啊!”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对于雕塑的普遍看法了。

从”像“到”不像“

那罗丹是怎么拯救雕塑艺术的呢?其实,说的简单点,罗丹的雕塑之路,就是一个从“像到不像”的过程。对,你没有听错,就是从”像“到”不像“。

“像”

我们先来说说,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他要把雕塑雕得像。

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在他那个时候,雕塑都雕得不像真的。注意,我这里说的不像真的,意思是修饰过度,就像我们现在手机上看到的图片,PS过度了,就会变得很假。那个时候的雕塑,就有点这种感觉。下面这个雕塑,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雕塑的样子,是不是有种磨皮磨过了、有点呆呆的感觉?

修饰过度到雕塑.png

那罗丹是怎么改变的呢?其实,他跟乔托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回归大自然,直接通过观察模特来做雕塑。

罗丹青铜时代.png

这件作品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时候,很多人不接受。你可以再看一下这件作品,是不是看起来就是一个平凡男子好像在洗澡洗头发的样子。之所以大家不接受,是因为觉得雕得太像了。

“不像”

罗丹不但追求表面的逼真,他更喜欢通过雕塑来表现那些不可见的情感。他说:雕塑家必须学会复制,包括人类的外表、灵魂、爱情、激情和生命。所以,我们在看罗丹作品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富有情感。

为了表现情感,他甚至会把人的动作和表情夸大。下面这幅图是罗丹非常著名的一件作品,叫做《浪子回头》。说的是浪子回头恳求老父亲原谅的情景。这个雕像后仰的幅度很夸张,其实罗丹是为了体现浪子那种恳切的心情。

罗丹浪子回头.png

再来看一下他最著名的作品《思想者》。你可以特别观察下,这个思想者的表情和肌肉,是不是可以感受到他思考时的那种痛苦?这个就是刚我们说的,罗丹可以把那些无形的东西,通过雕塑给表现出来。

罗丹思想者.png

其实,这两件作品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它们都来自罗丹的另一个作品——著名的《地狱之门》。

罗丹地狱之门.png

《地狱之门》是罗丹给当时一个装饰博物馆做的大门,他从但丁的《神曲》里得到灵感,在这扇门上,用雕塑描绘出了地狱的情景。罗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对这扇门上的各种细节,进行复制和再造。

艺术风格公式

雕塑界救世主:地狱主题+碎片雕塑+表面不平整

22丨宫崎骏:“动画之神”怎么创作?

大主题

宫崎骏的作品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实际上宫崎骏的动画,讨论的都是大问题,即使对大人来说,也是很需要思考的。

他有几个特别喜欢的主题,比如寻找自我、人与大自然、战争与和平等等。

《千与千寻》就是典型地以“寻找自我”为主题的故事。千寻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穿过了隧道,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她在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都因为自己的欲望而迷失了自我。一路上千寻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但还好她每次遇到诱惑的时候,只要想一想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她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了。在这个旅途中,千寻学会了要忠于自己,学会了永远不舍弃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他的作品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与自然的主题,比如《天空之城》《悬崖上的金鱼姬》《风之谷》《幽灵公主》等等。有人说,喜欢看宫崎骏的电影,是因为我们现在大多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环绕的大都市里。但是在他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大自然、森林、树木、草地、花花草草。宫崎骏想要表现出这个世界的美丽,并唤起人们对它的尊重,告诉大家万物都有灵性。

从艺术作品中获取灵感

宫崎骏的作品之所以那么特别、那么有力量,还有一个原因:他经常从很多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灵感。 下面是《起风了》这部动画里女主角在野外画画的场景:

宫崎骏起风了.jpg

你看看是不是特别熟悉?是不是就是莫奈《撑阳伞的女子》这幅画的翻版?

撑阳伞的女子.jpg

下图是《天空之城》的一个的镜头,就是有座城飘在空中的画面:

宫崎骏天空之城

这个画面跟玛格丽特的作品——《比利牛斯山的城堡》简直一摸一样:

比利牛斯山的城堡

  1. 宫崎骏的动画讨论的都是大问题,比如战争与和平(哈尔的移动城堡)、寻找自我(千与千寻)、人与自然关系(风之谷、幽灵公主、天空之城、悬崖上的金鱼姬)等等;
  2. 宫崎骏坚持手绘,总能用温和的方式,把这些严肃的大道理表达出来;
  3. 我们能从他的画面中,发现熟悉的生活,熟悉的场景,不管你来自什么国家、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能在宫崎骏的动画里,找到共识。

艺术风格公式

动画之神:线条流畅+人脸圆嘟嘟+大主题

23丨罗塞蒂:“拉斐尔画得没我好”

回归自然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艺术的顶点,在拉斐尔之后的几个世纪,他一直被认为是绘画界“完美”的代表,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

罗塞蒂-圣母领抱.png

这幅画更像乔托时期的作品。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幅画里的两个人头上都有个金盘子。其实这是圣人的标志,说明他们都是被神的光保佑的人。在中世纪的绘画作品里,圣人头上都有个金盘子,乔托的画里也有。

但是,后来慢慢的圣人头上的光环越变越细,慢慢就没有了。但是到了罗塞蒂这里,他又把这个金盘子画回去了,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在罗塞蒂的这件作品里,玛丽亚长得有点普通、不怎么完美。是不是额头短短的,轮廓还有点男性化,感觉没那么好看?不是我们印象中完美、优雅的玛丽亚。

他们提倡忠于自然,不对自然中的人物或事物进行美化。他们认为拉斐尔的作品就是美化过了头、完美过了头,显得做作,套路太多,不太真诚。

象征主义

罗塞蒂和他朋友们的这个拉斐尔前派并没有持续很久,短短几年之后,这个团体就解散了。

在这之后,罗塞蒂的艺术探索之路并没有停止。不过他的画,不再像拉斐尔前派主张的那样忠于自然。他的作品渐渐充满了象征意义,他作品里的事物、道具和颜色,往往有很多内涵。

罗塞蒂贝娅特丽斯.png

比如,上面的这幅《贝娅特丽斯》,描绘的是贝娅特丽斯去世的情景。画里的女模特是罗塞蒂刚去世的夫人,罗塞蒂是用但丁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这幅画里几乎所有的道具都有象征意义,比如红色的鸽子代表着死亡的信息;白色的罂粟花,代表的则是罗塞蒂夫人死亡的原因——吸食鸦片过量而死;画中人物衣服的灰色与绿色,分别代表哀伤和希望。所以,这幅画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的,它背后充满了象征意义。

唯美主义

罗塞蒂后期的画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画里,渐渐就只剩下一个人了,而且是一个穿着长裙、留着长发、周围围绕着花花草草的女人。

我们之前说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有景深、有空间感;但在罗塞蒂的画里,这些完全消失了。他也不在乎用画来讲故事,只在意颜色的搭配,说白了就是只要这幅画看起来好看就可以了。

这正是唯美主义所主张的。

艺术风格公式

“拉斐尔前派”:红发女子+轮廓深邃+花花草草

24丨葛饰北斋:西方人喜欢的日本画家

葛饰北斋神奈川沖浪里.jpg

这幅画画的是神奈川这条河入海口的波浪。只要是跟日本沾边的地方,比如日式餐厅、日式商店,十有八九都会有这幅画。

对很多人来说,这件作品意味着日本艺术的精髓,是日本的标志。葛饰北斋,则可以说是西方人最喜欢日本艺术家。

其实,《神奈川冲浪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它本来是用来宣传旅游景点的。你再回过头去看看这件作品,你能看出来他画的是哪个热门景点吗?在大浪的后边,跟浪花一样,也是蓝色和白色的,是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

其实这个主题的版画,葛饰北斋一共做了36幅,称为《富岳三十六景》。富岳就是富士山;富岳三十六景,就是在36个不同角度、不同天气情况下,富士山的风景。下面是另外一副: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jpg

19世界欧洲刮起“日本风”

梵高《星月夜》里天空中旋转的星云,跟北斋这件作品里的巨浪,是不是很相似?

除了梵高,还有很多大艺术家,比如莫奈、惠斯勒,都对日本文化非常痴迷。惠斯勒画过很多外国女孩子穿和服扮演成日本人的肖像画;莫奈则在自己家的花园里,修了一座日本画里出现的日本桥。

日本的艺术作品究竟新奇在哪里呢?

  1. 以前的西方艺术家,喜欢画传说,比如古希腊神话里的那些神;而日本版画不一样,画的都是身边的生活,比如下雪、下雨、稻子成熟等等。
  2. 除此之外,西方传统绘画喜欢用酱油色,什么都看起来暗暗的;但是日本的版画,颜色都非常鲜艳。
  3. 还有,按照西方的传统,喜欢把人和景画得越真越好,越像越好;但是日本的版画把人和景,都尽量简化。
  4. 日本风在19世纪的欧洲流行起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画很便宜、很容易买到。因为是版画,葛饰北斋的这幅《神奈川沖浪里》,少说也印了五六千幅,价格很便宜、很容易买到。像梵高这样很穷的画家,家里都挂着几幅。

当时欧洲画家喜欢这类日本画,有一个专业词汇——浮世绘,画的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风景、戏剧场景。在之后的课程中你也会发现,无论是绘画的主题、用色、还是追求的效果,西方艺术家都从日本浮世绘版画里得到了启发。

所以,印象派画家开始画城市生活;梵高、高更、马蒂斯这些画家,开始用鲜艳的颜色。这些都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艺术风格公式

浮世绘画家:版画+富士山——普鲁士蓝

25丨莫奈:如何欣赏雾霾?

雾霾下的《国会大厦》

19世纪的时候,有些欧洲人特别喜欢雾霾,哪有霾他们就去哪观霾,甚至还有专门去伦敦看霾的旅行项目。这群人迷恋雾霾的人里,就有我们今天要说的大画家——莫奈。

下面是他的几幅《国会大厦》:

莫奈国会大厦.jpg

英国国会大厦这个主题,莫奈画了80多幅。但是他画的,要么是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国会大厦,要么是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国会大厦,这些画呈现出来的效果,都非常不一样。

就像我们刚刚说的,他是想要再现某个瞬间。对他来讲,每个瞬间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每一个时刻的光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严格来说,莫奈不是对英国国会大厦感兴趣,而是对大厦周围千变万化的光线感兴趣。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莫奈这么喜欢画雾霾中的国会大厦了。就是因为有了雾霾,光线变化会更加地多端。今天的霾有可能是蓝色的,明天的霾有可能是红色的。

莫奈曾经说过:“夏天的伦敦很美,但怎么也比不上冬天那个雾气氤氲的伦敦。大雾让伦敦变得更美,充满神秘感。”

莫奈这么频繁地去伦敦观霾、画霾的结果,毫无疑问就是得了呼吸道疾病,在医院住了很久。 当然,他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雾霾下的伦敦。甚至现在的一些气象学家和历史学家,想要研究伦敦当时的天气情况,都要观察莫奈的这些作品作为参考资料。

开创新的绘画方式:写生

写生。也就是到户外,对着风景直接画画。在今天看来,写生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情;但在过去,写生是非常不容易实现的,到了莫奈这个时代才成为了可能(铁路、管装颜料、便携式画架)。

用绘画抓住动态瞬间

那么在室外直接对着风景画,画出来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1. 首先就是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区别。
  2. 第二个不同,就是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往往很模糊很潦草,看起来好像没有画完。那是因为他们想要抓住风景在某一个瞬间的样子,画得比较快,甚至连颜料都来不及调好就往画布上画了。所以很奇妙的是,印象派的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站得越远,看得越清楚。如果站得很近,你就只能看到一团乱七八糟的颜料;但当你慢慢退后,离画越来越远,就会发现颜料会逐渐在你的眼睛里融合;画里的风景不仅越来越清楚,而且还会呈现出一种动态效果。
  3. 印象派画家追求的是“画得像”,他们追求的“像”,不是静态的“像”,而是动态的“像”,是为了让动态的某一刻,凝固在画布上,真实地再现他们眼睛看到的风景。

莫奈印象日出.png

上面是莫奈的《印象日出》。当你慢慢远离这幅画的时候,那些模糊的颜料就会变成水面、渔船、人……不仅画面逐渐变得清晰了,甚至还能感觉到水面在晃动。

同一个东西重复画

看上去是同一个东西,其实每一个瞬间都有不一样动态。

艺术风格公式

印象派灵魂人物:主题重复+颜色明亮+越远越动态

26丨惠斯勒:“泼桶油漆”卖出一百万?

艺术史上的第一场诉讼案

惠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png

上面是惠斯勒的《黑色与金色的夜曲》,A4幅面,要价200金币(100万人民币)。当时的评论家罗斯金说:“从没有听说过,向公众泼桶油漆,还要200个金币的。”惠斯勒就将罗斯金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罗斯金的律师质问惠斯勒:“你画这幅画用了多久?”惠斯勒说:“一两天吧。”

罗斯金的律师听到答案后,发出了鄙视的笑声,说:“只用了一两天,你也好意思要200个金币?”

要知道,当时的人都喜欢“画得像”的作品,画的价格是按照劳动时间确定的,一幅画画的时间越长,可能就越贵。

但是惠斯勒不认同这种看法。在庭审中,他开始发挥他的演讲口才,说:“我并不是为我两天劳动时间要的价,而是我一生的学识。”

抽象画先驱

惠斯勒早期作品.png

上面是惠斯勒24岁时画的作品。你可以去看看,是不是能够感受到库尔贝那种苦大仇深的气息?

不过慢慢地,惠斯勒在跟其他艺术家接触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慢慢觉得,一幅画并不只是用来讲故事、反映现实的,颜色好看,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过去说的那些艺术品,除了美以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宗教作品是用来讲宗教故事的;大卫那样的新古典主义画家,是靠艺术来告诉别人大道理的;而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是靠艺术来批判现实的。

但是惠斯勒认为,艺术只要看就好了,艺术品只要美就好了,跟其他一切无关。就像一首歌,歌词唱什么并不重要,旋律好听才是关键。

为了体现“绘画和音乐是一样的”这个观点,惠斯勒很喜欢用古典乐曲名来给他的画命名,所以他的很多画都叫“交响曲”“小夜曲”等等。

唯美主义

惠斯勒白色交响曲一号.png

到了他27岁的时候,他终于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幅大作。这幅画画的是个女人,但是画的名字叫做《白色交响曲一号》。他觉得你在看这幅作品的时候,只要觉得白色用得舒服,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可以说,惠斯勒用一生的学识悟出来的道理就是:艺术品只要美就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唯美”。

艺术风格公式

抽象画先驱:黑白灰蓝+乐曲命名+唯美主义

27丨雷诺阿:如何画出幸福?

印象派

雷诺阿跟莫奈一样,被认为是典型的印象派。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画完全不一样。如果粗略地做个区分,那就是:莫奈喜欢画风景;而雷诺阿喜欢画人,而且都是让人感到很开心、很幸福的人。看下面两幅作品:《小艾琳》《船宴》

雷诺阿小艾琳.png

雷诺阿船宴.png

印象派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在室外写生。雷诺阿也是在露天的自然光下创作的,也正因为如此,他画的光斑更符合现实中我们眼睛看到的样子。 雷诺阿的成名作是一张群像,叫做《煎饼磨坊的舞会》。

在这幅画中,每个人都带着笑脸,而且画面有一种跳动的感觉,仿佛你能感受到灿烂的阳光透过树梢,在每个人的脸上闪动。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png

印象派+新古典主义

雷诺阿非常勤奋,卖出了一些画、攒够钱就去意大利旅行了。意大利是西方古典绘画的发源地,几乎每个艺术家都想去意大利学习。

这时候,雷诺阿逐渐发现了印象派的缺点。他忽然觉得印象派一直以来追求瞬间的光影,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是构图缺少永恒感。相比之下,古典主义的作品似乎更经典。

所以特别有意思的是,41岁的雷诺阿从意大利旅游回来,之后的10年,他的作品风格大变,他甚至把自己之前很多印象派风格的作品都撕掉了,开始创作像大卫、安格尔那样的新古典主义作品。下面这幅,就是他风格变化最大的一张画——《沐浴图》。

雷诺阿沐浴图

前景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技法,人物的皮肤完美无瑕疵,轮廓线清晰,造型优雅舒展。背景仍然采用印象派的那种粗糙的笔触。这很像我们现在拍摄的背景虚化的照片。

被贫穷限制了发展

他这幅结合了印象派和新古典主义的《沐浴图》,当时的人并不看好,因为那时候新古典主义已经过时了。更重要的是,他原来的买家也不开心了。买家一般都倾向收藏艺术家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如果一个艺术家老换风格,就是不自信不成熟,买家怎么会信任你呢?

所以雷诺阿的风格一换,画的销量就不好了。于是他只好又继续回到老套路了。

所以很可惜,雷诺阿本来有机会开创一个全新的艺术风格,但是迫于生计,只好牺牲了自己的艺术主张。

后来真正完成“印象派+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是被称“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塞尚是个富二代,他不像雷诺阿,不需要为了生计,去迎合市场和买家。

雷诺阿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艺术还不能是美的呢?”这句话,可以说是他毕生的宗旨,意思就是:要画美的艺术,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丽。 雷诺阿用乐观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况,为自己带来了快乐,也为世界带来了快乐。我想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艺术风格公式

幸福画家:皮肤粉嫩+光线明亮+充满幸福感

28丨德加:巴黎富二代的日常

记忆力+想象力

得加歌剧院的芭蕾舞室.png

德加喜欢画芭蕾舞演员。当然,他在出入这些场所的时候,不会像他的印象派朋友们那样当场画画;在这些场合他还是优雅的富二代德加先生;回到画室之后,他又变身成画家,凭着记忆、经过深思熟虑再画画。

虽然德加经常跟他的印象派朋友们一起办画展,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印象派。因为印象派画家,喜欢在现场捕捉某一个瞬间;但德加的作品,跟意外和偶然没有关系。避免即兴创作,是他时刻要提醒自己的。

他曾经说过:“画出眼睛看到的东西固然好,但是画出脑海里的样子,就更好了。

因为大脑会对眼睛看到的东西做加工,想象力和记忆力会同时发生作用。你不需要画出所有眼睛看到的东西,只要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就好了。

艺术风格公式

富二代画家:芭蕾舞女+轻盈灵动+喜欢粉绿色

29丨修拉:画点点点也能出名?

印象派终结者

修拉究竟做了什么,把纵横画坛十多年的印象派终结了呢?其实很简单,他用自己的一幅画,参加了1886年的第八届印象派画展。

当时他只有20多岁,印象派已经流行了10多年了。最初印象派的光线和颜色让人们眼前一亮,但是它的魅力消失得也很快,很快人们就厌倦了。很多艺术家也意识到了印象派的硬伤,比如没有内涵,不考虑画面结构等等。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png

如果把这幅画放大一些,你就会发现,这幅画完全是由一个个点组成的。

所以严格来说,修拉这幅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点出来的。这幅画非常大,大概有2米高3米宽,有一面墙那么大。修拉就这么点点点、点点点,点了两年才画完。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在博物馆.png

艺术界的科学家

我们在讲莫奈的时候说过,为了迅速把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印象派画家不会在调色盘里调颜色,而是直接把颜色往画布上画。但这样画画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颜色叠在一起后,会让画面出现一种灰色。

但是,修拉不一样。他看过很多有关颜色和光学的理论,他很清楚怎么样让颜色更鲜艳,更有阳光下那种闪烁的感觉。经过研究,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既不在画板上调色,也不在画布上调色;而是在画布上画一个个的小点,用这些小点组成画面。这个小点不是叠加的,而是并列的。通过点的不同比例,达到混色的效果。

修拉的影响

我们之前讲,画家要处理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是“画什么”,二是“怎么画”。米勒、库尔贝、马奈,是让大家知道除了神话、历史、宗教外,还可以画劳动题材、都市题材,研究的是“画什么”的问题;但是修拉的创新,是在探索“怎么画”的问题。

我们刚说了,莫奈、雷诺阿不喜欢修拉的这种画法,但是有一个人非常喜欢。他这一年正好在巴黎,看到修拉的《大碗岛》,非常喜欢,就把修拉的这种分色点彩画法发扬光大了。是谁呢?就是家喻户晓的梵高。

除了梵高,修拉的风格还影响了很多后来的画家。你会发现,只要把他的点变大一些,就成了后来的野兽派;把他的点变方一些,就是蒙德里安;把他的点变成色块,那就成了康定斯基。

不识货的法国博物馆

更可惜的是,修拉虽然是一个法国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几乎都不在法国了。因为修拉死后,他母亲把他的作品都交给法国的博物馆,但是法国的博物馆不要,说看不懂这画的是什么。所以修拉的重要作品几乎都被美国人很廉价地收藏了。

直到后来,修拉的作品才受到重视。现在他的作品都是“镇馆”级别的,我们之前说的《大碗岛》就是美国芝加哥美术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艺术风格公式

印象派终结者:近看都是点点点+画中人肢体僵硬+用点点点画画框

30丨毕加索:卖出天价的“儿童画”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但大部分人在看到他作品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毕加索到底会不会画画?毕加索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毕加索梦.png

毕加索镜前少女.png

勇于自我突破的天才

毕加索自己就说过:“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能画得跟拉斐尔一样了。之后的一生,我都在学习怎么样画得跟孩子一样。“

毕加索没有说大话,下面是他15岁时的作品《第一次圣餐》:

毕加索第一次圣餐.png

原始主义

毕加索阿维农少女.png

上面这幅作品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阿维农少女》,画的是西班牙巴塞罗“阿维农街”这条街上的5个女孩子。你可以看看,这幅画里女孩子是不是很像原始部落的雕塑?特别是右边那两个女孩子的脸,简直跟原始面具一模一样! 为什么原始人的艺术对毕加索这么有吸引力呢?那是因为毕加索发现,原始艺术非常简单,而且往往能用最简单的手法表现出最想要的结果,更有利于表达情感,更有视觉冲击力。

也正是从《阿维农少女》这幅作品开始,毕加索有了一套独特的体系,无论是画人还是画物体,都开始慢慢简化,最后变成了细细的一条线。比如他画的和平鸽就是这个样子。

毕加索和平鸽.png

立体主义

你可不要小看立体主义画法!他的这种做法从此改变了艺术史。按照西方传统的画法,画家都是站在某一个固定的点来画画的,呈现出来的画面也就是事物的某一个面。画家们按照这种方式已经画了几百年了。

但是,毕加索打破了这种传统,他把事物的不同面拼在了一起。这种“碎玻璃”的画法,之后影响了很多人,后来被专家们称为“立体主义”。比如《拿曼陀林的少女》:

毕加索拿曼陀林的少女.png

艺术风格公式

立体主义大师:面具人脸+线条简单+碎玻璃画法

31丨塞尚:改变艺术史的苹果

其实塞尚有点嫌弃印象派,他觉得印象派不讲究构图、没有立体感,看起来不像古典主义的画那样有永恒感,坚定感。而塞尚要做的,就是用印象派的颜色,加上古典主义的构图,画出全新的作品。

到了塞尚艺术生涯的最后几十年,他也跟莫奈一样,几乎只固定地画某几样东西了。比如,苹果,他家乡的圣维克多山 。 他为什么要一直画相同的东西呢?就像我们刚刚说的,塞尚感兴趣的是立体感、空间感以及画面的构图。所以,具体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同一个东西,不停地进行研究和练习。

其实塞尚最最伟大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改变了艺术家看待世界以及呈现世界的方式。

过去的艺术家,呈现的都是站在一个不动的点上看到的世界。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是这样看人看事物的,你可以回忆看看,你在看某个事物的时候,是不是一般都是左看看右看看的?塞尚用他的画布,还原了我们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说得夸张点,他用画布,为我们再创造了一个世界。

艺术风格公式

现代艺术之父:苹果圣维可多山+马赛克+蓝橘红绿赭石

32丨梵高:大师的画为什么卖不出去?

职业发展三个阶段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梵高生活地点的变化,把他的作品分为荷兰、巴黎和普罗旺斯三个时期。而且这三个时期非常容易分辨。那就是,随着梵高居住的地方越来越靠近赤道,阳光越来越充足,他画里的颜色也会越来越明亮。

荷兰

荷兰很难碰到太阳,天气总是阴沉沉的,所以梵高的画也是阴沉沉的。

巴黎

梵高唐吉老爷.jpg

上面的画是梵高的《唐吉老爷》,很明显受当时盛行的印象派的影响,同时也受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有大片的薰衣草花田和向日葵田。我在普罗旺斯住了很多年,那里有三百天的太阳。梵高就是为了普罗旺斯的光线,才决定搬到那里去的。

代表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包括“向日葵”、“星空”和“自画像”。

梵高向日葵.jpg

梵高星空.jpg

梵高割掉耳朵的自画像.jpg

艺术风格公式

后印象派大师:农村风光+黄蓝+蜡笔

33丨高更:梵高的“最差室友”

艺术风格公式

现代艺术奠基者之一:热带配色黄红蓝绿紫+大溪地土著+平面感

高更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他画了很多大溪地的原始人;
  2. 他的画不太讲究立体感,大部分作品都有一种平面感;
  3. 他的画颜色很鲜艳,有大片的色块拼接,他特别喜欢黄色、紫色、蓝色、绿色拼在一起的、感觉很热带的配色。
  4. 不像梵高那样依赖大自然,而是依赖想象力,依赖颜色和线条的和谐。

34丨克利姆特:用金子画画的浮夸画家

艺术风格公式

浮夸画家:用黄金作画+讨论大问题+人物很颓废

35丨卢梭:让天才羡慕的业余选手

艺术风格公式

36丨夏加尔:用绘画逃离地心引力

艺术风格公式

37丨达利:西班牙版周公解梦

艺术风格公式

38丨玛格丽特:艺术界的哲学家

艺术风格公式

39丨弗里达:“拯救世界”的女画家

艺术风格公式

40丨马蒂斯:红配绿土不土?

艺术风格公式

41丨康定斯基:没有内容能叫画吗?

艺术风格公式

42丨蒙德里安:如何靠画表格出名?

艺术风格公式

43丨波洛克:乱涂乱画也能出名?

艺术风格公式

44丨罗斯科:颜色背后的哲学思考

艺术风格公式

45丨杜尚:艺术的终结者

杜尚自行车车轮.jpg

从25岁开始,杜尚基本上放弃了绘画。放弃绘画一年后,杜尚做出了他的改变艺术史的第一件作品《自行车车轮》。这件作品,就是一个自行车前车架倒插在一个厨房凳子上,而且车轮是没有固定住的,可以旋转。可以说,这件作品的标题非常简单、直白、准确。

你有没有发现,这件作品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 第一个,就是这件作品是能动的。 * 第二个,杜尚这件作品的素材并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现成的。

杜尚泉.jpg

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现成品,也出自杜尚之手,就是就是杜尚1917年创作的作品《泉》了。他在超市买了个小便池,把小便池翻了个方向,签上了个假名字和日期,就把它带去参加展览了。

杜尚的贡献

杜尚对于艺术史的贡献就是把原来被认为根本不是艺术品的东西变成了艺术品。说得大点,杜尚重新定义了艺术。

杜尚可以说是通过一己之力,改变了现代艺术。他的作品给之后的艺术家带来了无穷的灵感。现在很多艺术家的想法看起来很新奇,其实都是对杜尚思想的再加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装置艺术、文献艺术、动感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等等,都受到了杜尚的启发。

艺术风格公式

观念艺术大师:不像艺术品+最著名的作品《泉》

46丨安迪·沃霍尔:喜欢蹭热点的艺术家

艺术风格公式

47丨霍普:孤独美在哪里?

艺术风格公式

48丨班克西:为何毁坏自己的作品?

艺术风格公式

49丨柯布西耶:房子是用来住的还是看的?

艺术风格公式

50丨贾科梅蒂:最贵的火柴人

艺术风格公式